“一帶一路”一包養app的實踐探索——對江蘇、浙江、廣東的調查_中國網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a89de7beae51.23157882.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為了更好地了解地方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具體情況、面臨的主要問題及今后的工作重點,筆者作為調研小組成員之一,分別于2023年4月11—14日和5月8—13日赴江蘇省南京市、太倉市、蘇州市,浙江省杭州市、金華市、義烏市,以及廣東省深圳市、東莞市、廣州市、湛江市等地開展實地調研;包養網車馬費通過深入港口、機場、車站、企業、社區、重點建設項目工地,現場了解情況,組織不同形式的座談會,深入聽取各界專業人士意見。在實地調研基礎上,整理形成這篇調查報告,試圖從地方及企業視角,梳理、歸納、總結10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在干些什么,如何在實踐中推進,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是什么,下一步重點推進哪些方面的工作等問題。撰寫這篇調查報告的主要目的,就是對“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的紀念,以期在10年基礎上對進一步推進這一重大倡議的更好實施提出一些看法,促使“一帶一路”建設不僅對共建國家發展繼續起到積極作用,更對促進我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進而促進我國各地區經濟社會更好發展提供支撐。

10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具體在干什么?

提到“一帶一路”,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我國企業到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以下簡稱“共建國家”)修鐵路和公路、建電廠和碼頭、辦工廠和企業、開商店和銀行等。當然,這些都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國外如火如荼的建設工作,我國企業和各級政府在國內開展的大量工作,包括許多建設項目,也屬于“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由于從國內到國外同步展開建設,才能有效地構建起中國與共建國家之間從基礎設施到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再到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全方位的互聯互通網絡體系,這就是將“一帶一路”建設稱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原因。通過共建,實現我國與共建國家之間的互利共贏,最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項實地調研聚焦國內3省長期包養——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以下簡稱“3省”)開展“一帶一路”建設的實際情況。在調研中,首先需要了解的最基本問題就是10年來,3省在“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干了些什么、干得怎么樣。基于實地調研,3省及其所轄市縣、轄區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方面主要做了10件“事”。

以港口建設為重點,著力打造聯通全球的“一帶一路”交通運輸通道

從地理位置上看,江蘇、浙江和廣東都是我國的沿海省份,也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點省份,因此3省都把港口建設放在了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先位置。

江蘇省

江蘇省。江蘇是我國的港口大省,全省沿江沿海共有10個港口,另外還有內河港口13個。為了構建我國與共建國家之間更好的交通互聯互通網絡體系,江蘇重點打造了10個沿江沿海的億噸大港——連云港港、南京港、蘇州港、鎮江港、揚州港、無錫(江陰)港、南通港、泰州港、常州港、鹽城港。到2022年底,江蘇已開通國際集裝箱航線75條,港甜心花園口的綜合通過能力已達23億多噸。

南京市。作為江蘇省會城市,南京市新開辟了“南京—太倉—海防—胡志明”的集裝箱外貿航線,建成了直達日本、韓國的近洋航線。此外,為了打造“一帶一路”節甜心花園點交通樞紐,南京市也在加緊建設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和推進高鐵樞紐建設。

浙江省

寧波市。浙江港口建設的重點是將寧波舟山港打造成為國際航運中心。2021年12月,寧波舟山港就已經成為繼上海港和新加坡港之后的全球第3個3000萬標箱集裝箱的世界超級大港,其集裝箱航線累計已達120條,海運運力全國第1位,海鐵聯運年業務量全國第2位。為了進一步增強寧波舟山港的輻射能力,浙江把港口進行延伸,通過建設義烏國際陸港、華東國際聯運港、義甬舟大通道,進行陸海統籌,實現義甬舟沿線地區與寧波舟山港一體化發展。2022年義甬舟大通道沿線通過“中歐班列+海鐵+海運”多式聯運方式,實現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2.72萬億元,占全省的58.11%,這充分說明,延伸寧波舟山港的成效是顯著的。

溫州市。與此同時,浙江開始大力提升溫州港的能級,重點建設溫州港面向東南亞的航運通道,一方面可以增強浙江對東南亞的貿易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加速實現把溫州建設成為浙江經濟“第三極”的發展戰略目標。

杭州市。從空港建設來看,在2017年杭州市成功獲批國家臨空經濟示范區后,經過幾年的建設,以蕭山國際空港樞紐為核心的“空中絲綢之路”已基本建成,初步形成了覆蓋全球五大洲的國際航線網絡體系。

廣東省

大力推進港口建設及轉型發展

廣東是沿海大省,具有港口發展的天然優勢。全省共有21個港口,其中14個沿海港口,共有5個港口已發展成為億噸級大港——廣州港、深圳港、珠海港、湛江港、東莞港。為適應“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需要,截至2022年底,廣東已累計開通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共496條,其中深圳港294條、廣州港157條,聯通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港口。廣東在國際上包養網心得所締結的友好港口數已達89對,其中有50對是“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港口。根據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聯合波羅的海交易所發布的《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2)》,廣州港國際航運發展指數排名2022年已經上升到第13位,深圳港也上升到了第17位。

加速數字化轉型發展力度。近年來,廣東各港口都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發展力度,充分利用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聯網、北斗系統、區塊鏈、無人駕駛等技術改造提升港口的智慧化程度,實現港口、航運、通關、貿易等數據實現互聯共享,并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深圳媽灣港、廣州港南沙四期自動化碼頭樹立了很好的樣板。深圳媽灣智慧港數字化轉型升級后,其現場作業人員減少80%,綜合作業效率提升30%,安全隱患減少50%,碳排放量減少90%。

推進運輸方式轉型發展。廣東各港口大力推進運輸方式的轉型發展,主要采用多式聯運方式,形成了“東盟—廣東—歐洲公鐵海河國家多式聯運”“廣東鹽田港亞太—泛珠三角—歐洲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等模式。為了進一步增強國際航運服務功能,廣東各港口還大力推進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創建臨港經濟區。

典型代表港口。① 廣州港。1000多年前,廣州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起點,屬于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廣州港集團的集裝箱航線增加較多,從2015年的150條增加到2022年底的263條,其中外貿集裝箱班輪航線從67條增加到157條,通往共建國家航線增加到131條;尤其是廣州港所屬的南沙港區發展很快,目前已開辟185條班輪航線,其中外貿航線151條。2022年廣州港集團完成的貨物吞吐量達5.59億噸,集裝箱吞吐量2338萬標箱。目前廣州港已經成為國際集裝箱干線港之一,尤其是成為通往非洲、東南亞和地中海地區的核心樞紐港。廣州港十分重視與國際港務公司的合作,2001年與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共同投資經營專業化深水集裝箱碼頭——GCT碼頭,累計完成外貿集裝箱339.37萬標箱;2006年與丹麥的馬士基集團共同投資經營南沙二期碼頭,航線通達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碼頭,累計完成外貿集裝箱吞吐量5 167.56萬標箱。② 深圳港。深圳港盡管是個比較新的港口,但發展很快,其集裝箱吞吐量也超過了3 000萬標箱,居全球第4位。③ 湛江港。湛江港是共建“一帶一路”的支點港口,為了適應“一帶一路”建設需要,該港正在努力建成為礦石、石油、煤炭、糧食、木材、鋼材、化肥、硫磺等大型物流集散分銷中心和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④ 徐聞港。徐聞港也正朝著建成為促進環北部灣經濟圈“一帶一路”發展的重要港口而努力。

大力推進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和高鐵建設

除了港口,廣東也在大力推進國際航空包養網樞紐建設,其中廣州白云機場的建設重點在于推進其基礎三期擴建工程,以進一步增加國際航線,同時也在準備增加國際貨運服務。深圳機場疫情前的國際客運通航城市已達60個,覆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30多個城市,國際及地區旅客吞吐量近600萬人次;貨運通達9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11個城市(吉隆坡、胡志明、迪拜、沙迦、曼谷、克拉克、馬尼拉、利雅得、莫斯科、雅加達和新加坡市)。深圳機場今后將進一步增加通航國家和航線,同時增加國際貨運業務。

從高鐵建設來看,廣東將在未來幾年重點建設通往東盟國家的高鐵線,增強廣東與東盟國家之間的人員和貨物聯通水平。

促進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

中歐班列已成為“一帶一路”建設最亮麗的金字招牌。通過中歐班列,我國各地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強了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之間的經貿合作,也對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甚至構建新的產業鏈供應鏈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3省的情況也不例外。

 江蘇省

中歐班列“江蘇號”現已開通線路共23條,覆蓋歐洲17個國家的20多個城市、中亞5國的近50個城市、東南亞4國的6個城市。2022年,江蘇省開行到中亞、東盟、老撾、俄羅斯、蒙古國的班列數量都有所增加,共計開行1 973列,在2021年的1 800列和2020年的1 395列的基礎上繼續有所增加,2023年計劃是2 000列;2022年,江蘇省全年班列進出口貨值281.8億元,同比增長10.3%。連云港自2017年以來所開行的中歐班列數累計已達3 872列,其中2022年開行728列,同比增長17.7%;南京市2022年開行中歐班列數311列,同比增長32.79%。

為了促進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江蘇省采取了4方面措施:① 全省統籌,成立專業化國際運輸公司。把南京、徐州、蘇州、連云港、南通5市的班列資源加以整合,于2020年8月28日組建了“江蘇省國際貨運班列有限公司”,通過該公司來統籌資源,進一步提升江蘇中歐班列的運行效率。3年來的實踐表明,這一措施對于改變以往運行規模小、運行效率低的情況起到了顯著的積極效果。② 優化整合原有線路,形成城市分工不同的專業化線路。除了成立專業化公司外,江蘇還對線路進行了調整,形成了專業化的線路。例如,南京市只重點對接俄羅斯和中老鐵路線;蘇州主要對接歐洲線;連云港重點對接亞洲線路包括東南亞、中亞、蒙古國、日本和韓國;南通主要對接東盟線尤其是對接越南線;徐州則正在被建設成為一個重要的樞紐中心,逐步成為中歐班列的匯集點。③ 需求導向,開辟新線路。從市場需求的現實情況出發,江蘇省近年來還開通了一些新線路,如蘇州—芬蘭赫爾辛基、連云港—俄羅斯莫斯科、南京—荷蘭蒂爾堡等。④ 滿足客戶定制需求,開辟特色線路。根據客戶需要,江蘇省開行了一些特色班列:開行了重點企業專列,其中,南京“LG專列”2022年就開行了16列,“徐工機械專列”開行了42列,貨值達9 726萬美元,為徐工集團降低綜合物流成本約6 500萬元;開通了一些跨境電商專列,如蘇州班列為20多家跨境電商運送出口商品428個標箱;以及郵政“快遞”出海專列和商品車等特色班列。

通過這些措施,中歐班列對于江蘇省構建新發展格局直接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① 中歐班列促進了貿易發展,進而帶動了產業發展。例如,中林集團由于通過中歐班列從“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口木材,便在徐州投資建設了中林陸港產業園,發展木材貿易、加工、配送等業務。② 中歐班列也拓展了貿易發展新業態。例如,將進口商品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進行銷售,進口商品銷量大幅增長甚至銷售一空。

浙江省

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的貨物品種多、數量大,世界聞名。長期以來,這些小商品都是通過寧波港和上海港出口到歐洲,或是通過卡車先將貨物拉到新疆的口岸,然后出口到俄羅斯和中亞國家。直到2014年11月18日“義新歐”中歐班列正式開通后,情況才發生了積極變化——利用鐵路運輸,將貨物分別通過義烏平臺(以歐洲線路為主)和金東平臺(以中俄、中亞線路為主)出口運送到西班牙、俄羅斯、白俄羅斯、越南、老撾、土耳其、拉脫維亞、捷克、比利時、英國、法國等國,以及中亞國家,然后進口回奶粉、糧食、有色金屬等商品。截至2022年底,“義新歐”中歐班列運營線路已達22條,其中中歐方向(含中俄)18條、中亞方向2條、其他方向2條;累計運行班列6 724列,累計發送貨物55.2萬標箱。2022年開行班列數就達到了2 269列,商品向火車站點周邊輻射的范圍多達51個國家(地區)的160多個城市。

為了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浙江“義新歐”中歐班列也推出了特色運營模式:① 積極推行“‘義新歐’中歐包養網班列+企業號”運營模式。通過開行吉利汽車、跨境電商、光伏、冷鏈等專列,為相關企業提供專門服務,“義新歐”中歐班列直接把吉利汽車的寧波工廠與白俄羅斯的工廠緊密對接,運輸周期從海運所需的55天縮短至18天。② 積極開行地方號專列。到目前為止已開行“永康號”“武義號”等地方班列。③ 積極發展轉口業務。開行過境中轉班列,如中亞—日韓、中亞—馬來西亞、越南—哈薩克斯坦、韓國—哈薩克斯坦等過境中轉班列。

“義新歐”中歐班列貨源主要地為浙江本省,占73%,其他的少量貨源主要地來自江蘇、上海、安徽等。因此“義新歐”中歐班列對促進浙江省的貨物貿易出口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為了更好地打造“一帶一路”中歐班列華東區域集結中心,浙江省金華市目前正投資130億元,打造華東國際聯運港。項目完工后,“義新歐”中歐班列每年的發車量可提高到7 000列,是現在年開行量的3倍;同時也在國外的一些重要站點加強了運營中心建設,以及根據需要增加了新的線路,如2023年金東平臺就新增了金華到中東歐和金華到東盟國家的線路。此外,“義新歐”中歐班列的信息化建設也在大力推進之中。

 廣東省

相較于江蘇省和浙江省的情況,廣東省的開行班列數比較少一些,2022年只開行了967列,同比增長122.3%;2022年發送集裝箱86 774標箱,同比增長102.90%;出口貨值31.70億美元,同比增長62.73%。

廣東省的中歐班列目前分布在8個平臺,其中廣州市4個、東莞市2個、深圳市1個、江門市1個,主要是聯通歐洲、中亞和東盟國家的越南和老撾,目前共聯通了30多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為8 178家企業提供產品進出口服務。鑒于大灣區建設目前已成為廣東省全局發展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廣東省的中歐班列發展需要有新思路,如著力打造大灣區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等,以更好地整合資源,優化布局,提高中歐班列在這一地區的運營效率。

扎實推進“一帶一路”產業園區建設

“一帶一路”產業園區建設或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另一張亮麗名片,江蘇、浙江和廣東都十分重視這項建設工作。

 江蘇省

“一帶一路”建設10年來,江蘇省共在6個國家建設了7家境外園區,其中3個境外園區屬于國家級園區——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以下簡稱“西港特區”)、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中阿(聯酋)產能合作示范區;其他4個境外園區屬于省級園區,即印尼東加里曼丹島農工貿經濟合作區、江蘇—新陽嘎農工貿現代產業園、印尼吉打邦農林生態產業園、徐工巴西工業園。7個境外園區占地總面積1220平方千包養俱樂部米,總投資36.8億美元,入園企業344家,總產值74.9億美元,已給東道國納稅2.2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5.1萬個新的就業崗位。在這7個境外園區中,柬埔寨西港特區的發展形勢目前是最好的:入園企業(機構)已達175家,累計投資額18.9億美元,總產值50.6億美元,202包養網心得2年進出口總額24.93億美元,占到柬埔寨全國貿易總額的4.8%,為當地的3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

江蘇省目前開始加速培育更多的省級國際合作園區,已經認定了18家省級國際合作園區,包括連云港市的3個園區——中哈物流基地、上合物流園和東中西示范區。其中,中哈物流基地2014年就已啟用,到2022年已累計完成過境換裝包養軟體量168.6萬標箱;連云港市與哈薩克斯坦合作建設的“霍爾果斯包養甜心網—東門”無水港項目也累計完成過境換裝量113萬標箱;連云港包養市還準備與哈薩克斯坦國鐵公司共建第3條中哈過境運輸通道。

 浙江省

浙江省投資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區共有18家,數量目前位居全國第一,其中國家級合作區4家——泰中羅勇工業園、越南龍江工業園、俄羅斯烏蘇里斯克經貿合作區、烏茲別克斯坦鵬盛工業園,省級境外經貿合作區14家——塞爾維亞貝爾麥克商貿物流園、印度尼西亞緯達貝工業園、北美華富山工業園、杭州硅谷協同創新中心、烏茲別克斯坦農林科技農業產業園、中柬國際農業合作示范園區、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美國)工業園區、華立柬埔寨農業園、百隆(越南)紡織園區、貝寧中國經濟貿易發展中心、大摩拉島石油煉化工業園、捷克(浙江)經貿合作區、印度尼西亞OBI產業園、迪拜義烏中國小商品城。數據顯示,2021年,在不包括印度尼西亞OBI產業園和迪拜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的情況下,16家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建區企業累計投資為177.12億美元,園區入駐企業640家,累計投資額133.64億美元。這些企業主要從事加工制造、資源開放利用、科技研發、農業生產與加工、商貿物流等產業包養網與服務活動。到2021年底已在當地年納稅5億美元,解決當地就業5.85萬人。

在浙江的境外園區建設中,泰中羅勇工業園是最早創建的一個園區,2005年就已開工,但開發建設速度一直很慢,直到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園區建設才進入快車道。截至2022年底,泰中羅勇工業園累計入駐企業182家,開發建設面積已經超過了10平方千米,帶動中國對泰投資超過45億美元,為當地4.5萬多人提供了新的就業機會。

 廣東

廣東省在共建國家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區共有7家,都是省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包養網即廣墾泰華天然橡膠加工產業經貿合作區(泰國)、中國·越南(深圳—海防)經濟貿易合作區、尼日尼亞廣東經濟貿易合作區、西格瑪產業園(尼日尼亞)、烏干達—中國(廣東)國際產能合作工業園、華堅埃塞俄比亞輕工業城、TCL波蘭經貿合作區。截至2022年底,7個境外合作區累計投資20.7億美元,創造產值93.8億美元,入駐企業158家,帶動貨物進出口23.8億美元,上繳東道國稅費2.2億美元。

以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在越南海防建設運營的中越經貿合作區為例,合作區面積3105畝,有37家中國企業已經入駐,多數都是深圳企業(主要是組裝電子產品和機械產品),合作區的累計產值達23.5億美元,已為當地創造1.5萬個就業機會。

促進“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

浙江省目前主要依托2個國別合作平臺在推進“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寧波中東歐經貿合作區、金華中非經貿文化交流合作示范區。當前合作只是一個開始,還沒有形成重大的實質性合作成果。此外,浙江也通過華商華僑的力量,大力推進中國(溫州)華商華僑綜合發展先行區建設,同時也在積極推進浙江(青田)華僑經濟文化合作示范區建設。

從企業包養網層面來看,浙江義烏小商品城在迪拜建設的迪拜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已正式投入運行(與迪拜環球港務集團共同開發建設),已經輻射到周邊的其他中東國家、北非國際和歐洲國家近10億人口的消費市場;浙江紅獅集團在印度尼西亞、老撾、尼泊爾、緬甸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投資建設的大型水泥項目比較成功。本次實地調查的浙江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提供清潔能源解決方案,該公司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已在泰國、越南、保加利亞、新加坡、埃及、馬來西亞、韓國、柬埔寨、南非、阿爾及利亞等國建設了一些地面光伏電站和開展了一些與光伏相關的業務。

廣東省積極鼓勵企業加強與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地區開展產業合作,重點在共建國家布局發展現代輕工紡織、智能家電、電子信息、現代農業與食品等產業,同時積極支持企業在這些國家在高新技術領域的投資并購活動。本次實地調研的樂土生命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其基本思路就是“‘一帶一路’先行”,努力滿足“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對生物藥的需求,目前已開始在沙特阿拉伯、埃及、阿曼等國建設制劑生產廠,以后還將向北非國家和東南亞國家尤其是印度尼西亞市場拓展。

“一帶一路”貿易合作穩步發展

江蘇省。江蘇省是我國外貿進出口大省,2022年外貿進出口總額為5.45萬億元人民幣,位居全國第2位,其中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1.49萬億元人民幣,占全部進出口總額的27.3%[1]。2022年,南京市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總額1 849.5億元,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完成承包工程營業額累計為14.4億美元。

浙江省。共建“一帶一路”10年來,浙江省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之間的貨物貿易進出口額從6 271.7億元人民幣增加到17 259.3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11.9%[2];2022年,浙江省與共建國家之間的進出口額占到其貿易總額的35%,高于全國33%的平均水平。杭州市2022年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額為1 6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9%;金華市2022年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額為2 471億元人民幣,占全省的14.3%,居全省第2位。

廣東省。廣東省2013—2022年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之間的貨物貿易進出口額 TC:sugarpopular900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